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11:17:07

世间最难揣摩的就是人心,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生也学不尽。 用主观的方法去体现爱心,其结果适得其反。

庄子在《人间世》中讲到一则寓言:一个爱马者用竹框装马粪,用大贝壳盛马尿,对马的关心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碰到有蚊虻叮咬马时。他出其不意地扑打,没料到马因此而受惊,咬断勒口,挣脱笼头,毁坏胸带。他本意是爱马,却使马受到伤害,也就是说,结果适得其反。有时,我们出于一种善良愿望,却往往遭遇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是我们错了吗?是对方错了吗?或许都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是人和马的故事,如果置换成人和人的故事,就显豁无遗了。譬如说,我们爱某个人,这个人从心底接受我们的爱吗,他真正能够理解我们对他的善意吗,他能够认同和接受我们爱他的方式吗?如果不能,他就像那匹马不能理解爱马者为其驱蚊灭虻的那份爱心的。“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正是这种当事者无奈的慨叹吧。看来,对爱的认同,需要双方心灵的契合。因此,爱既要考虑对象和条件,也要考虑方式方法,既不要使爱成为一种负担,也不要使爱变成一种伤害

南怀瑾先生在讲解《庄子》时,强调了“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这其实是在讲做人的道理。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他专注在那一点的时候,什么也无法改变。一个人入迷的时候,你要劝他“回头是岸”,难上加难。所以,明知道你为了他,有时候他出
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记你是为他着想了。因此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无论夫妻、父母、兄弟还是朋友,总是“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庄子曾经看着飞进飞出的燕子,说道: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到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人类见着鸟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有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

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只有燕子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南先生说,历史上的大奸巨都懂得“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