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成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1:02:54
有一道题:
XXXX(填成就)的季羡林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专电 中国翻译协会26日在翻译家表彰大会上授予著名学者、教育家、翻译家季羡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因身体原因不能到会
到会的季羡林在书面发言中表示,他一生都在从事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工作,深刻体会到翻译在促进不同民族、语言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季羡林是融会百家、学贯中外的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其主要译著包括译自德文的马克思著《论印度》,译自梵文的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印度名剧《沙恭达罗》,译自英文的特丽耶·黛维的《家庭中的泰戈尔》等等。
季羡林是中国译协最初的发起人之一,2004年当选为中国译协名誉会长

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O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A《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于印度的论证,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6)翻译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