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日和太阳日为什么会产生时间差异?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8:36:20

恒星日是同一条子午线连续两次面对同一恒星方向的时间差,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也就是23小时56分04秒。而太阳日是同一条子午线连续两次面对太阳的时间差,也就是24小时。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在椭圆轨道上公转,因此该子午线需要多转一点角度才能再次面对太阳,因此太阳日比恒星日略长一些。

恒星日:由于地球转,太空中某一遥远的恒星、地面观测点与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恒星日;太阳日同理。
如果地球只自转不公转,二者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地球在自转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由于恒星离地球十分遥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因而时间没有变化(举例:晚上,你在地球上某一位置看月亮,看到了月亮的位置,你在向前走一段路程,你会发现你的位置虽然移动了,但是月亮的位置并未变,还是在那个位置);而太阳离地球较近,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在恒星完成了第二次“三点共线”后,地球还要多转一定角度。因此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360度,时间为23时56分4秒;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59分,时间为24小时。
恒星日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

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在于选择目标不同,前者以恒星为目标计算,后者以太阳为目标计算,这是问题的关键。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同时绕太阳不停公转,天体东升西落现象,实际是地球自转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也就是天体周日运行的周期。太阳和其他恒星周日运行的周期并不相同,所以地球自转的同期也就有了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恒星日:当地球位于E1时注意E1、P点和某一遥远的恒星A点在一直线上,当地球自转一周360°,即从E1到E2,A的位置似乎到了B点,(实际未动,因太遥远)这时E2、P和B点仍在一直线上,这段时间即为一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间隔(即E1、P、A与E2 、P、B之间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当地球自转一周,由E1PS至E2PS时,所需时间间隔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太阳日并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而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平面的时间间隔,因为地球在自转时同时公转,自转一周需用23小时56分4秒,公转时转了59秒,需用3分56秒,时间,自转加上公转用的时间共24小时,所以一个太阳要比一个恒星日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