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联想作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7:24:01

解读联想作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因作文而苦恼,父亲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孩子带到汤杰元处,于是有了如下的对话。

学生:老师布置作文《我的老师》,我的成绩一般化,老师不喜欢我,没有老师好写,怎么办?

汤杰元:那你最喜欢哪个老师?

学生沉思良久:是体育老师,一次撑双杠,自己做得好,受到老师当众表扬。

汤杰元:那你就写体育老师,题目就叫……··

过了一天,该生又找上门:老师又要写《我的老师》怎么办?

汤杰元:没有老师可写,那就围绕老师展开联想。

该生满意而去……

汤杰元告诉记者,学生写不出作文,关键是缺乏生活,缺少真情实感。由此他点出了目前学校教育的通病:

一是不贴近学生生活。如学过课文《黄山奇松》后,老师让学生写松树的文间,而有的学生“素不识松”,只好写假大空。这样几次下来,就把学生的写作信心打没了。汤杰元开出的处方是: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是没有一定的高度,好词好句不等于好文章。现在学校教育,包括很多社会办学机构,一味地推崇好词好句,而学生们在谋篇布局方面却难有长进。

三是难以将作文和做人联系起来。学生大都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缺少生活体验,难以体会到家庭的亲情、同学间的友情,故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难以写出真情实感。

四是学生囿于课本、老师,跳不出来。语文课本大都选自名家名篇,由于作者已有很高的写作水平,有时并不是很规范,用这样的范文指导学生,使学生难以掌握写作要领。

五是课堂教育大都是四五十个学生坐在一起,参差不起,使得教师不能因材施教。

对此,他开出了三剂“药方”:一是读说写并重,并将此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他认为,读是知识的输入,而说、写是输出知识,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考验。一篇课文,他通过分析其中的篇章结构,让学生很快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当场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口述作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回去写作文,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