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首诗: “蒜山松林中可卜居, 余欲僦其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7:23:17
我有两个问题关于这首诗:

苏轼:
蒜山松林中可卜居, 余欲僦其地, 地属金山,
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

魏王大瓠无人识,
种成何翅实五石。
不辞破作两大尊
只忧水浅江湖窄。
我材濩落本无用
虚名惊世终何益。
东方先生好自誉
伯夷子路并为一。
杜陵布衣老且愚
信口自比契与稷。
暮年欲学柳下惠
嗜好酸咸不相入
金山也是不羁人。
早嵗闻名晚相得
我醉而嬉欲仙去。
旁人笑倒山谓实
问我此生何所归
笑指浮休百年宅。
蒜山幸有闲田地
招此无家一房客。

1。 "暮年欲学柳下惠
嗜好酸咸不相入”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的主体是谁? 是作者还是“杜陵布衣”的那位?

2。 “浮休百年宅”是指什么? 是某一个地方还是一个比喻? 为什么作者“笑”?

谢谢!

(对不起, 我是美国人, 写中文写得不好)

1. "暮年欲学柳下惠 嗜好酸咸不相入”这两句的主体是杜甫即“杜陵布衣”那位。互相为用;彼此投合。

【杜陵布衣】唐 杜甫 的自称。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 有布衣,老大意转拙。”参见“ 杜陵野老 ”。

【柳下惠】即春秋时鲁大夫展禽。因食邑柳下,谥惠,故称。《孟子•万章下》谓其“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者宽,薄夫敦。”

【相入】意为互相为用;彼此投合。古人认为酸和咸这两种味道在饮食中搭配不好吃所以说不相入。

全句的意思是说,杜甫晚年虽然想学柳下惠的做法“再使风俗淳”。但是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格格不入所以没有成功。

2.问我此生何所归 笑指浮休百年宅。
【浮休】
《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成玄英疏:"夫圣人动静无心死生一贯。故其生也如浮沤之蹔起变化俄然;其死也若疲劳休息曾无系恋也。"后以"浮休"谓人生短暂或世情无常。

全句的意思是说,别人问我此生的归宿在那里,我笑笑指着告诉他“就是这座容纳了短暂无常的百年老宅呀。”

这里的笑是一种闲适自然的表情,仅仅是表现作者洒脱不羁一种描写手法,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在里面·

暮年:
1.晩年;老年。

“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现在,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佛印了元(1032-1098)是开先善暹法嗣,为云门五世,苏轼后半生与之交谊甚笃。而初识了元也是在这次过金山时,有《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诗:
问我此生何所归,笑指浮休百年宅。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集》十四)苏轼谪黄州,继续与了元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