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不佞 独特迂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4:45:35
这句话的出处,全文的翻译。谢谢!

《甘薯疏》序①
徐光启
方舆之内③,山陬海澨④,丽土之毛⑤,足以活人者多矣。或隐弗章。即章矣,近之人习用之,以为泽居之鱼鳖、山居之麇鹿也,远之人逖闻之,以为逾汶之貉、逾淮之橘也⑥,坐是。两者弗获相通焉。 余不佞独持迂论,以为能相通者什九,不者什一。人人务相通即世可无虑不足,民可无道瑾⑦。或嗤笑之,固陋之心,终不能移。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耕获苗畲⑧,时时利赖其用.以此持论颇益坚。
岁戊申,江以南大水,无麦禾,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有言闽越之利甘薯者,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略无异彼土。庶几哉橘逾淮弗为枳矣。余不敢以麇鹿自封也,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
[注释]
①《甘薯疏》序: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为推广甘薯种植所著《甘薯疏》一书的序言。原书已佚失,这篇序言保存在《群芳谱.谷谱》一书卷二。②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光,号玄扈。明松江府上海县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重视科学研究,尤以数学造旨最深,晚年介绍了不少西方科技知识。③方舆:大地,地域,④陬(zōu)角。澨(shí):水涯。⑤丽土之毛:土地上的植物。⑥逾汶之貉,逾淮之橘:貉逾汶则死,橘逾淮而为枳。说明不同水土对动植物的制约。⑦道殖:饿死于道路。⑧葘畲:开荒耕耘。
[赏析]
这篇议论文既是徐光启为(甘薯疏)所做的序言,也是一篇板富说服力的议论小品。本文的主旨是要论证甘薯不仅能在江南生长,也能在北方地区繁殖推广。然而,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抓住甘薯的优点特征加以论证,而是从农作物引种的普通规律入手,突出遵循技术要领,掌握栽培措施和符合作物生长的基本规律等普遍道理,打消人们传统观念中某种作物只能在某地生长的认识局限。强调指出,只要善于“耕获苗畲”,“他方之产”便能“时时利赖其用。”作者以自己的实践为例子,说明普天之下,农作物能互相引种的占十分之九,而不能引种则是极少数。在上述前提下,作者提出了甘薯推广的议题,使论点、论据互为依托,论证也更为有力到位。另一方面,在徐光启这位科学推广者看。来,南种北引甘薯,不仅仅是一种作物的推广,更重要的是甘薯推广可以使老百姓无“道瑾”之忧,救众民于饥荒之中。所以,他不在乎他人的讥嗤,“固陋之心,终不能移”,希望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