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材是如何做到防潮,防腐,防虫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9:12:33
麻烦各位给个详细的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材是做到防潮,防腐,防虫的方法有:

  1. 选择不易虫蛀的树种如杉木、楠木。

  2. 建筑用的木材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在特殊液体里浸泡过晒干并刷上一层胶,建造后需要涂上一层漆,这样水分不能进入,蛀虫也不能生存。

  3. 建筑地面铺地阶砖。柱头不直接落地,而是立于柱础之上。建筑地基平整之后有石台基,使其防潮、防腐。’

  4. 在墙上安透风装置,还有柱子下面要安柱顶石。

扩展:中国古代建筑为什么用木材:

  1. 取材方便,易于加工。

  2. 适应性强,内部空间灵活。
    木架建筑是由柱承重的,墙并不承重。梁、檩、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类型。

  3. 抗震性能好。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 

  4. 施工速度快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

  5. 便于修缮、搬迁

    榫卯节点有可拆卸性,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都比较容易做到。 

第一选择不易虫蛀的树种如杉木、楠木,第二用桐油刷涂,第三用有毒液体刷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