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春秋》三传 的关系? 急求答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1:05:37

三传是给《春秋》做注解的,因为《春秋》写的很简单。
其中《左传》补充的是对大量历史事件的描写,《公羊》《榖梁》挖掘的是逐字逐句的微言大义。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鲁国《春秋》传世,便成为专称。鲁国《春秋》原为鲁国史官编写,后来经过孔子整理修订,赋予“微言大义”,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春秋三传:指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历史著作《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左氏传》的合称,又简称《三传》。 其中《左传》文学历史成就最高,而《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旨在解说《春秋》的“微言大义”,偏重说理,略于记事,而且空言说经,穿凿附会之处很多,其历史和文学价值不高。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
《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但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它所记鲁国十二代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确,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证《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定为信史。然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在文字上难免有论脱增窜之类的问题。
《春秋》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

1、都属于儒家经典。
2、“春秋三传”是专门对《春秋》的阐释。
《左传》多用事实解释。
《公羊传》、《谷梁传》多用义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