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雨怎么形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1:05:52
越详细越好

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但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头;小颗粒被太阳的辐射压力吹散,形成彗尾。剩余物质继续留在彗星轨道附近。然而即使是小的喷发速度,也会引起微粒公转周期的很大不同。因此,在下次彗星回归时,小颗粒将滞后母体,而大颗粒将超前与母体。当地球穿过尘埃尾轨道时,我们就有机会看到流星雨。流星雨活动周期:位于彗星轨道的尘埃粒五云被称为"流星群体"。当流星体颗粒刚从彗星喷出时,它们的分布是比较规划的。由于大行星引力作用,这些颗粒便逐渐散布于整个彗星轨道。目前,这个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发生了。每年地球都穿过许多彗星的轨道。如果轨道上存在流星体颗粒,边会发生周期性流星雨。当只有母彗星运行到近日点时才发生的流星雨,称为近彗星流星雨。这说明流星体群仍在彗星附近。周期在几百年以内的彗星所形成的流星雨多为该类型。由于行星的引力摄动作用,长周期彗星的流星体群可能与母彗星相差甚远。在母彗星不在近日点时也有可能发生流星雨,这种流星雨便是远彗星型流星雨。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

我以前回答过很多次关于流星雨的问题,再给楼主发一次吧:
关于流星雨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
彗星每次回归太阳附近时都会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剥离出一些物质散落在太空中,当地球和这些物质相遇时,就会看到有流星呈辐射状出现。这就叫流星雨。
首先,流星雨并不是象想像的那样如同下雨一般,只要流星都是从一个辐射点出来的,就可以认为是流星雨。每年可称为流星雨的有近40个,你只要想一下每年你都能看到几颗流星就会明白了。预报所说的流星雨的流量是指在流星雨达到极盛时,每小时内视力正常的人在无灯光、无月光、天气晴朗且无风的情况下在天顶处能看到流星数量。能达到这个条件是很难的,所以实际上能看到的流星数量是要大打折扣的。每年比较大一些的流星雨有1月4日前后的象限仪流星雨、4月22日前后的天琴座流星雨、8月13-14日的英仙座流星雨、11月17-18日的狮子座流星雨和12月14日前后的双子座流星雨。
其次,流星雨的预报很难准确到小时,因为形成流星雨的物质质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