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防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2:15:02
是这样的,孩子马上要参加防空防灾知识竞赛,老师给的复习资料上有这样三道题,但没有答案内容,老师要我帮忙找一找,可一直没找着,各位的请帮忙,非常感谢!
问题:(1)军(民)防化服、高温隔热服和隔绝式抢险服如何识别?,主要说明如何区分这三种防护服,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古代城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即古代城防的定义是什么?(3)飞机的飞行速度?即飞机的飞行速度一般是多少,如何分类?

1.轻型防化服 阻燃防化服
  http://www.fire-market.com/fanghuayi.htm

  高温隔热服
  http://www.jianghai119.com/gerefu/

  隔绝式抢险服
  http://cn.globaltexnet.com/tradeleads/detail/009-3281221.html

  2.古代城防技术

  城是中国古代都邑周围用土或砖石砌成的防御性墙垣。据说在原始社会末期,聚居于中原嵩山地区的部落领袖鲧(禹的父亲),已经开始构筑最早的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推动,便逐渐形成以都邑为中心、以城墙为主体、以城门和敌楼为重点的点线结合、综合配置的军事筑城体系。由城墙围圈的城郭有正方、长方、圆形和其他不规则几何图形,它们的建筑要受地质、地形、地理位置的制约,因此有平陆筑城、依山筑城、沿海临江筑城等,千姿百态,各有千秋。

  按唐代规定,平陆筑城的城高、城根厚、城顶厚之间的比是四比二比一(见《卫公兵法辑本·攻守战具》)。如城高是六丈,那城根厚是三丈,城顶厚一丈半。按照这一比例构筑的城墙,既坚固耐久,又节省工料。但是在复杂地形上建筑城郭,就要因地制宜了。明立国前二年到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6年到1390年)建成的明初南京城,就是在复杂地形上因地制宜建成的一座在当时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构筑最坚固的大型军事城防,是我国古代军事筑城技术高度发达的标志。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