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为什么事棒打群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1:22:45

明世宗朱厚熜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后,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始而争考、争帝、争皇,继而争庙及路,终而争庙谒及乐舞。”斗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佑杬的尊号。实质是世宗通过议礼之争,打击杨廷和等先朝阁臣和言官,确立和巩固自身的统治,推行新政。这一事件从嘉靖即位之初的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开始,至嘉靖十七年(1538)以世宗一方胜利结束,在嘉靖年间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武宗时期,吏治败坏,财政拮据,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阶级斗争加剧,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呈现着革除弊政,调节矛盾的改革趋势。正德十六年四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死。厚照无子,依兄终弟及之祖训,其从弟、兴献王朱佑杬之子厚熜承袭皇位。世宗即位后的第六天,即下令礼官集议其父兴献王的封号。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朝臣为维持大宗不绝,援引汉定陶王和宋濮王故事,认为厚熜应过继给武宗之父、弘治帝朱佑樘,称皇考,而以生父佑杬为皇叔父。厚熜对此表示不满,要求另议。七月,观政进士张璁(后赐名孚敬)上《正典礼疏》,反驳杨廷和之说,主张继统不继嗣,厚熜应尊崇所生,为兴王立庙京师。厚熜得疏,即召见廷和等,下令尊己父为兴献皇帝,母为兴献皇后,但被廷和等拒绝。由此开始了以首辅杨廷和等为一方,以皇帝和张璁、桂萼等为另一方的“大礼议”之争。
  经过多次廷争面折,至嘉靖元年,厚熜勉从廷和等议,尊孝宗帝、后为皇考、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张璁被贬斥出京,官南京刑部主事。二年十一月南京刑部主事桂萼经与同官张璁多次讨论古礼,再次上疏,抨驳杨廷和等人的议礼之失,请正大礼之议。杨廷和也因屡持异议而引起世宗不满,于三年二月辞职。此后,赞同张璁等人之主张者益多,世宗又决定召张璁及桂萼等人来京议礼。党附杨廷和的阁臣为阻止张、桂等人来京,迫于形势,于夏四月的诏书中,加称世宗母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张、桂于赴京途中驰疏奏请,力主去“本生”之称。至京后,两人又条列欺罔十三事,力折廷臣之非,詹事、翰林、给事、御史,及六部诸司、行人、大理诸臣各具疏反对,世宗并留中不下,满朝大哗,群情汹汹。七月十五日会朝方罢,吏部左侍朗何孟春与廷和之子、翰林杨慎集合朝中官员共二百余人,自辰至午,跪于左顺门前,吁请收回成命。世宗大怒,遣锦衣卫逮学士丰熙、给事中张翀等八人,杨慎等乃撼门大哭,声震阙廷。世宗愈加气恼,下令逮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