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不是因为士族门阀力量不够团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4:56:45
我知道袁阀是大汉最大的门阀,虽然经历了袁术的分裂,但是四世三公的号召力也还是很大,但是那些门阀士族都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才聚拢到袁绍周围的吧,一旦遇到利益上的冲突,这些门阀就不顾大局,还是要先考虑自己。荀彧说:“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能不能说,袁绍的势力是大汉差不多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士族门阀给他撑起来的?而这些士族门阀之间碰到问题的时候号令不一,内耗太多从而导致了袁绍的失败?
并且袁绍阵营里,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荀彧)”
是不是袁绍阵营里谋士、将领之间互相争斗,内耗太严重,所以才让曹操占了便宜?而且袁绍死了以后,就算袁家诸子争位,曹操前后还花了五六年时间才平定河北,是不是说明袁家要是不内耗的话,还是有打败曹操的可能的?
打个比方吧,袁氏公司和曹氏公司抢市场,但是虽然袁氏公司实力强,但是袁氏公司是由若干个小公司合并而成的,公司里各个董事之间为了争夺股份争斗不止,导致袁绍这个董事长占的股份最大,但是各个董事内耗把公司的力量占去了很大一部分。
曹氏公司虽然也是由很多董事组成的,但是那些董事都是曹董事长一手扶植起来的,所以曹董事长话比较好使,最终把袁氏公司赶出了市场。
虽然袁董没有曹董有能力,但是公司覆灭的根本原因却是公司的组成方式上的问题,袁董能够从冀州渤海郡的一个小公司起家,后来击败幽州的公孙氏公司,和冀州的张(燕)氏公司,并且占据了并州市场和大部分青州市场,说明袁董能力也很出众。为什么袁董最后会被赶出市场呢?实在由点费解,请高人释疑.
说的由点多,大家尽量回答吧。

我试着说说我的观点吧

首先,关于袁绍家族的实力和势力。在三国演义里面,反复提到一个词就是四世三公,多门生故吏。但是实际上在汉末的时候,袁氏虽然是大门高族,但是并没有超出群伦的势力,比如弘农杨氏,弘农杨氏人才辈出,从关西孔子杨震杨伯起开始,到杨修的父亲杨彪,《后汉书》云,“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遂“为东京名族”。 (杨修,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这个四世三公的含金量比袁氏要高的多。也就是说,袁氏的地位并没有三分之一天下门阀的能力。

用一个公司的比喻,就是历史上的袁氏(在黄巾起义之前)大概相当于汽车行业奔驰公司,强大,但并不是没有与之相抗的。但是在演义中,袁氏被描写成操作系统公司里面的微软,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

===
第二,为什么袁氏在一开始是成功的。在汉末大动乱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家族都意识到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来保持在乱世里面的生存,比如弘农杨氏,比如京兆司马;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有意识的家族有足够的势力来号召,比如荀氏,只能成为某个势力的附属品。

在剔除了以上的家族之外,袁氏的成功就有迹可循了。袁氏还有几个优势,首先是年龄,袁绍,袁术和袁遗等都是刚刚踏入仕途,杨氏的杨修在这一点上就显得有点小了。第二是割据地找的好,远离中央的冀州。

这样,袁氏成功了。

========
第三,何其败之也速?
袁绍的能力,正如第二点所说,袁绍并不是完全依靠能力成功的。他的成功,家族实力和当时的天时地利作用是很大的。

袁家的实力在袁绍和袁术纷争的时候,被削弱了一次,但是并不是很影响袁绍的实力。但是他因其势力构成里面,有太多的门阀痕迹,所以在袁绍驾驭能力不足个人能力也不出色的时候,就成为内乱之源。

另外是兵源的问题,曹操的青州兵实力比袁绍冀州兵实力强大,这是硬件上的差别,没办法。
============
总之,不能说袁绍的势力是大汉差不多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士族门阀给他撑起来的。(早期不是,后期是)
但是可以说这些士族门阀之间碰到问题的时候号令不一,内耗太多从而导致了袁绍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