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无常奉 群臣无常位 的意思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7:54:17

社稷无常奉 群臣无常位
社稷,国家;常奉,固定的奉祀人。
翻译过来就是:国家没有固定的奉祀人,君臣之间也没有固定的位子。
这句话是赵简子向史墨问季氏赶走了他们的君王的事时,史墨回答赵简子的话。意在说明,如果国君昏庸无道,国家换了奉祀的人、君臣之间互相换了位子,都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

是"社稷无常奉 君臣无常位"吧?

是春秋晋国的史墨提出的

社会动荡导致当时人们对传统宗室观念的动摇,典型就是下例:

昭公三十二年,鲁昭公被季氏驱逐出国,死在国外,晋赵简子问史墨,“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史墨说,“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虞夏商子孙)于今为庶(庶民),主(简子)所知也。”(《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即是上位是有德者居之(从当时语境也可以看作是劝进,赵简子和史墨一唱一和.不久三家分晋,战国开始)

一个朝代不可能长盛不衰
人的社会等级地位会发生变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