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商教育第一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30 02:26:12
中国情商教育第一人 受人排挤和诽谤

认识情商第一人,王老师纯属偶然。那年,因老公的业务发展,主要放在厦门,暑假,我断断续续的往厦门跑。儿子就跟老公住一起。但,我发现我的儿子越大脾气也越磊。我儿子脾气非常的倔.一天,因为他吃了油炸的东西,所以引起低烧,我们就不准他吃,要好了以后才能吃.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又哭又闹.最后我一生气,就把那个零食扔了,任凭父亲怎样打,他就执意要去拣,最后我把食物扔进厕所,本以为这样可以令他死心,可是他居然连厕所的都要去拣,我一气之下就说"你去拣啊.难道你拣了还要吃?"没想到他真的伸手马桶里拣,而且还真的吃了.

这是前两年事情了,每天为了儿子的事,搞得我筋疲力尽、无能为力。后来,经过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王老师也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现在,儿子不会那第倔了。也会帮我做家务了,他爸出差也懂得打电话问候了。每当王老师的生日到了,儿子是记得比谁都要牢。还没到就开始跟我琢磨着要怎么样给王老师一个惊喜。王老师说:孩子,你觉得老师还有父母最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孩子想了老半天,眼眶红了:我明白了!王老师说:对,你很聪明,我们最喜欢的礼物就是你长大了!懂得感恩、懂得主动学习了。我觉得些孩子的变化,就已足够说明一切问题了!我不管王老师是什么身份。就像“赏识”教育的周老师一样。不一定要什么家,什么高学历。才能教育出孩子。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很多家长不约而同的称王老师为“情商第一人”。但这句话只是开玩笑,或一种尊称。却没想到,给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看王老师在做着这份情商事业,确实很不错。这样能助人,更可以自助。我的先生又在别的城市。后来,我决心和王老师学。学完后,回到先生身边,也做个事业。我想:只要心是诚的,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我一定能把这个事业做起来。后来,我就把这个情商事业代理了。说心理话,我并不是因为觉得王老师是情商研究会的成员而加盟的 ,更没有奔着情商研究会而代理。谁知道情商研究会是什么东西。能给我带来什么东西。我看重的是,情商课程。但这个情商研究会,以为王老师是打着他们的旗号去欺骗人,这种判断,太自以是了。后来才知道是那个姓林如康有搞鬼,他凭什么说人家是欺骗。我是代理商,我觉得这些课程,系统,还有培训的机制都很值得,我去投入。代理后,接下来是

o

据说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八九岁的时候,曾经伫立门前长久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谎对一个人有好处,为什么他还应该说真话?”大约半年前,我也曾站在北京街头掂量过类似的一个问题:“如果买盗版书不会被工商抓住,为什么还应该去买正版书?”思考的结果是,少年维特根斯坦隐瞒了身为犹太人的事实,而我则花10元钱买下了盗版的《魔鬼经济学》这本书。
《魔鬼经济学》分析了许多古灵精怪的日常案例,其中费尔德曼卖甜饼的经历不仅有趣,还与维特根斯坦的困惑有关联。

费尔德曼卖甜饼的方式很特别:他每天把甜饼送到各公司的零食间,在边上放一个盒子,人们拿完甜饼后自己往里面投钱。这种收款方式完全依赖于客户的自律性,换言之,每一个取甜饼的人都免不了扪心自问:“如果白拿甜饼不会被他人发现,我为什么还应该往盒子里投钱?”

买甜饼的人与维特根斯坦面临的困惑,都是同一个伦理问题:“我为什么要成为一个道德的人?”

这个困惑的最初版本来自古希腊人格老孔。在一场事关正义的讨论中,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名叫古格斯的牧羊人机缘巧合得到一枚可以隐身的戒指,当他发现真的没人能够看见他时,便利用这枚戒指引诱皇后,谋杀国王,直至最终窃取王位。说完故事格老孔继续问道:如果有两枚古格斯的戒指,一枚戴在正义者的手上,一枚戴在不正义者的手上,这两个人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吗?格老孔的回答是:否。他认为无论一个人平日里是否循规蹈矩、奉公守法,一旦拥有古格斯戒指,他就一定会去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做他应该做的事情。

古格斯戒指虽然提出了问题,但由于设置的情境、条件太过极端,反而让我们失去了进一步讨论的空间。相比之下,费尔德曼的小甜饼试验更贴近日常生活的琐碎和繁复,因此也就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在复杂条件下普通人的道德动机和理由。

比方说,费尔德曼发现风和日丽的天气会明显提高购买者的支付意愿,而在狂风暴雨的日子里收回的甜饼钱就少一些,这说明天气好坏不但会左右人的情绪,进而会影响他是否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再比如说,公司中级别越高的人越喜欢白拿小甜饼,级别越低的人则越诚实——费尔德曼对此的解释是因为高层人员总有过度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