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短的语言描述百家争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9:37:36
我们的历史作业啊~谁来帮帮我!不要太长的叙述,我这个人比较懒~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发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
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要求,这是百家争鸣的阶级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而私学的兴起,则造就了一大批知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而在诸侯纷争割据的时期,统治者也不可能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学术氛围较为宽松。代表各阶级阶层利益的学者和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阶层的利益出发,对宇宙、社会、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派别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倡行仁政,反对诸侯混战,反对残酷的剥削压迫,在人性论上主张人性善。荀子的思想倾向于法家,主张既隆礼又重法。在人性论上主张人性恶。在自然观方面具有唯物主义倾向,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要主张是“兼爱”、“非攻”,主张无差等的爱,反对战争。此外,还主张“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天志”、“明鬼”等。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言人。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庄子在哲学上主张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在政治上消极,逃避现实,反对社会进步,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反对复古,主张革新,崇尚法治,主张君主专制,对于人民的反抗主张用严刑峻法制止。法家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
600多个字可以吗?如果嫌长,就把各家的主张去掉,剩下的只有270个字。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