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搞心理的来看一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0:43:33
是我们初一心理的作业哦,做一个幻灯片然后演讲,内容是某个运动与心理的关系,我们选了乒乓球。或者别的也可以啦,反正哪位心理大师给我一点资料,拜托拜托~~小妹这厢有礼了啊,好的话加100分啊,拜托
内容多一点啊拜托拜托

打乒乓球,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平静的最好运动方式,要不然会说高手对决心态是第一位。一个人当出现频频输球时,他的心理一定着急或开始害怕输了或发生了其他微妙的变化,你看看奥运会的乒乓决赛,有解说的,的看了你便会明白.
我找来的,应该有帮助:
通过对获胜运动员进行调查统计:有95%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是充满了信心,而最终是获得了胜利的。只有5%的运动员是在没有信心之下而赢得了比赛的。作为乒乓球教练员就应该从小就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让其在训练与比赛中都必须充满信心去面对一切。

根据在比赛中的表现,可以把心理类型分为三种:发挥型,这类运动员头脑冷静、表现稳定,能保证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特别是对关键球的处理能力很强;超水平发挥型,这类运动员到比赛时异常兴奋,自我表现欲望很强,经常能够超水平发挥,但不够稳定,技术容易起伏;紧张型,这类运动员比赛时容易紧张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很不稳定。我们把发挥型和超发挥型归结为内控点型——自己能够把握比赛胜负的程度大。其特点是:一、往往定向于技能或能力,并且渴望成功,也不惧失败;二、更能持之以恒,强调努力的因素,坚韧性好;三、能够耐受较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且自觉性高;四、更能调整个人目标,使目标与自己的实力水平相适应。同优秀运动员相比,年轻选手尚有着较大的差距,表现之一就是遇到大赛容易紧张,比赛的胜负往往被对手所控制,这类选手就属于外控点型。其特点是:一、定向于机遇,害怕失败;二、耐久性差,强调客观因素;三、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目标与自己的实力水平不相适应。比如我们,同水平比自己高的对手比赛往往能有上佳表现,而遭遇水平相近或稍逊一筹的同学时却经常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当这场球只能赢不能输时,他肯定输。这就是由于在心理定向上首先考虑的是比赛的结果——输了会怎样、赢了又会怎样,私心杂念太多。输球以后,他们更多的是强调客观原因,在日常训练中做不到兢兢业业、珍惜每一分球,平时训练潇洒,比赛却又紧张
分在高一点吧!!!

乒乓球跟心理有关?
我汗,从来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