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财政产生的根源及危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7:27:49
财政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各级政府制度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财政收入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据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24日消息,尽管遭遇“非典”疫情以及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冲击和影响,我国今年财政收入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1月至12月中旬,全国已实现财政收入210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6%,增幅比2002年同期高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可比2002年增收2600亿元左右。从中央和地方看,中央财政收入增长17.2%,预计全年可增收1050亿元左右(已扣除新增出口退税指标7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2%,预计全年可增收1550亿元左右。
但是,这并不表明地方财政实力因此而强大。相反,不少地方的财力依然拮据,有的甚至还欠了一屁股债,财政处境相当尴尬。举一个例子,据2003年12月9日《西安晚报》披露:目前,陕西省已累计拖欠教师工资9.2亿元,校舍危房改造尚需资金21.2亿元。此外,已“普九”的县仍欠债15亿元,未“普九”的17个县要完成任务尚需12.8亿元。
为何地方财政收入如此高速增长,却又无钱吃饭呢?这说明有的收入是虚假的,不能当饭吃。据国家审计署向社会公开的一份资料表明:2002年,审计署组织对中西部10个省、市的49个县(市)财政收支状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财政收入水分大。2001年,49个县(市)中有45个虚增预算收入6.74亿元,占当年预算收入的16%(6月26日《经济日报》)。如此高比例、大额度的虚假财政收入,简直令人瞠目,难怪无钱吃饭。
试分析虚假财政产生的根源以及危害.

大家帮帮忙分析一下啦!谢谢!

虚假的财政产生的根源及危害?
一 “虚假”财政收入的手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是改变资金性质,将非预算内收入划入国库。二是“空转”财政收入,即“空收对空支”,从征收到金库再到预算会计、单位会计,全部用造假的办法完成收支任务。三是垫税,即贷款或采用别的借资办法筹集资金,视作税金入库。四是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2000-CSKJ200010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