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由吏而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7:22:17
元代汉人南人主要入仕途径是由吏而官 这算是什么途径啊?

由吏而官,在元代是比较普遍的途径,据《元史》记载:“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但是走这条由吏而官的道路,则须具有钻营的本领,要善于希承上峰的意志,不择手段地做出些事情来邀功请赏,证明自己的“能力”与“忠心”才能达到升官的目的。
在元代,文人走入官场有三个途径:一是靠社会出身。这其实是为蒙古贵族及勋臣子弟准备的。二是儒仕,主要通过科举。可时有时无的科考,极不公平的制度,对大多数汉族文人来讲,儒仕仍是一个难圆的梦。马致远自恃有“佐国心,拿云手”[3]的本领,渴望做扶摇直上、一鸣惊人的“九天雕鹗”,[4]但也不过是空有“登楼意”[5],“恨无上天梯”。[6]马谦斋“手自搓,剑频磨”,[7]结果却“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8];吕止奄“功名揽镜看,悲歌把剑弹”,却也只能把满腔愤懑融进“恨声长叹”。这种壮志难酬、悲愤难抑的境况是元代文人求仕生涯的真实写照。元代汉人的第三条仕进渠道是靠吏进,即从小吏做起,由吏而官,由下品而上品。但是,这谈何容易!汉人不仅要与长期形成的轻视小吏的观念做自我挣扎,还要在民族歧视的政策下,进入极不公平、倍感压抑的竞争体系。最可悲的是他们从“四民之首”一下跌到社会低层,堕入“娼之下,丐之上”(元·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的境地。如此现实怎不叫他们感叹:“命里无时莫强求”,又如何不叫他们选择归隐!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命”决不单单是个人的运势。元人的隐逸是民族矛盾和阶级冲突的结果,是精英变成弃子的结果,是社会迫害的结果。这是元代文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就是先做小吏,=然后当官

y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