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很早以前(80年代吧?)有本小人书的名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1:51:53
书中有个女的叫大喇叭,满喜欢吵架的.男孩好象是会理发,还有几个人物叫什么小鸣什么的,,,想不起来名字啊,知道请告诉我,谢谢谢谢谢谢

80年代小人书回顾
脱口而出的经典小人书是《二个小八路》这部,封面是两个小八路在拉大锯,印象极深。我大伯的手腕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当时他跟我说那是他小时候穷,要饭要到地主家里被狠心的地主砍的(等我懂事后发现大伯骗人的本事厉害至极!),所以我便老想象自己是那个聪明的小八路,我要把地主老财斗个底朝天,看他再敢欺贫苦老百姓!哼!

要做英雄人物,就得看《黄继光》与《董存瑞》,董存瑞手举炸药包,站在鬼子的碉堡前,头上便是鬼子的枪在扫射,那薄薄的小小的一页迷倒了多少少年汉?《地雷战》、《地道战》、《红湖赤卫队》群众智慧的结晶将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歼灭鬼子的灿烂笑容,使得多少人心情不由得振奋?《红色娘子军》、《党的女儿》、《五朵金花》、《革命家庭》妇女、母亲的正义光辉形象比现在几百几千部《生死抉择》绑起来都让人赞赏让人感动!
《扑不灭的火焰》教育我们要心存斗志,团结起来誓与一切恶势力抗争到底;《嘎达梅林》教育我们要富有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做人一定要正义;《燎原》教育我们与敌人要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渡江侦察记》教育我们要团结广大群众,才能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
那个英雄主义的时代,我们崇拜的是大英雄,不是歌星影星。有时候想一想便觉得现代的年轻人实在是可怜得很,几个歌儿唱得好听的歌星的出场,便全使得他们唧哇乱叫兴奋至极,有人竟然还全兴奋得倒地?实在是无法想象他们的DNA链与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是否还是同一种结构?

解放了,新中国解放之后似乎就没有那么多小人书看了。
《我爱读书》里高玉宝坐在石头上看书的样子一直深深地触动着我,老爸要我看着他的处境想象自己过得多么幸福(以我那时的幸福与现在的孩子来比,我简直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嘛!),我听进去了,就那么听进去了,一直努力地学习,至于后来终是未踏进清华北大的大门便不是我个人不努力的原因,的确是资质有限!
还有一部《第二次握手》讲一群科学家爱国的故事,具体什么故事便断断续续,只记得周恩来总理接见过他们那一页,害得我有一阵也想长大当个科学家,好跟周总理握一握手!
我看看过的唯一的一部讲外国人的小人书是《白求恩在中国》,白求恩伸着自己的胳膊要给伤员输血的情景历历在目,老爸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