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红杏出墙来,将一支红杏改为数支红杏好不好,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0:47:35
将一支红杏改为数支红杏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一支红艳艳的杏花比一堆花要来得突兀,来得醒目。

更能让作者惊艳

不好...如楼上所说...一只更为突出...显得独一无二~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物以稀为贵...
一只跟一堆你想想哪样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不好.

一支红杏出墙才能体现那种给人的赏心悦目感觉.
而换成数只估计就不会发现有红杏出强了!

不好

都红杏出墙了,你还嫌事不够多么?还数只~~~晕啦~~~~~~~~~~~~~~~~~~~~~~~~~~--!!

三枝红杏映诗坛2008-09-25 16:55

寒冷的冬天万木萧条,一片灰暗,死气沉沉,给人的感觉格外漫长。捱过冬天的人突然见到杏花,会禁不住眼前一亮,心头一喜——啊,春天真的到了!

梅花开在冬末,杏花开在早春,抢在桃李之前,可谓“占得春风第一枝”。那时杏树的叶子还没怎么样,花儿就迫不及待地钻出来了。从一粒粒红豆般的蓓蕾到怒放的杏花,只需几天的工夫。她开花没有丝毫的犹疑和娇羞、也没有丝毫的矜持、扭捏和做作;开就开得畅快、坦荡、大大方方、热情奔放!能多鲜艳就多鲜艳,能多明亮就多明亮。一树杏花映红万里春光!

自古以来,多情的诗人见到杏花总会伫立良久,边欣赏,边陶醉,边沉思,于是诗情缭绕花丛,画意倾注笔端。现存的诗词中,写到杏花的不少,但含有“红杏”二字的诗句并不很多,大约不超过十句。“红杏”有两个意思:一是杏树结的果实,那是很好吃的;一是半开的杏花——如果盛开了,多半就倾向于白色了。诗中的“红杏”显然是指后者。虽说“红杏”诗词不很多,但在中国,几乎人人都能背诵一两句“红杏”诗。以下这三枝红杏,就足以映红千古诗坛。

第一枝: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宋祁《玉堂春》)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为红杏尚书,历来的评论家对此赞不绝口。正如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状况点染得十分生动、传神。这个“闹”字足以激发出读者丰富多彩的联想和想象,调动起读者各自的视觉、听觉、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