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茨默海氏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9:49:07
阿茨默海氏病的机理、临床症状以及治疗

阿兹海默病又称老年失智症,是失智症中最普遍的成因。最显著的早期症状为健忘,通常表现为逐渐增加的短期记忆缺失,而长期记忆则相对不受病情的影响。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语言能力,空间辨别能力,认知能力会逐步衰退。
  阿兹海默病主要是神经细胞的损失(或退化),以及脑中出现类淀粉斑以及神经纤维丛。已知遗传因素很重要。并且发现有三种不同体染色体显性基因与少数家族性、早发性AD有关。这三种分别是:Presenilin 1, Presenilin 2,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晚发性AD(LOAD)只找到一个易感性基因:the epsilon 4 allele of the APOE gene。发病的年纪有50%的遗传性。
  在病理学上显示出脑组织萎缩、大脑皮质出现老年斑等现象。研究发现老年斑是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所造成。从髄液将脑内β淀粉样蛋白进行定量控制的工具现在正在实用化研发阶段。
  但是β淀粉样蛋白是否为本症的直接原因,或者是患病后呈现出的结果,现在还没有定论。
  药物疗法
  1.抗乙酰胆碱分解酵素:
  研究表明胆碱酯酶阻断剂可减轻阿兹海默病患者的精神症状日本Eisai株式会社研发的乙酰胆碱分解酵素阻断剂,作为认知改善药物被用于治疗阿兹海默病。
  此外针对阿兹海默病伴有的失眠、易怒、幻覚、妄想等“周边症状”,通常投与适宜対症的药剂如安眠药、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抗抑郁症药物等。
  *2.神经元保护剂:
  Memantine(Namenda)可以阻断谷氨酸对 于脑细胞的破坏,借此减缓日渐丧失的生活技能,也是目前唯一 治疗中、重度失智症的药物.

一、机理:
阿茨默海氏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变性疾病,常起病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多缓慢起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以进行性智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无自发缓解和病情平稳期,一般起病后2~8年死于感染衰竭。
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其发病与社会人口学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女性、丧偶、低教育和低经济水平。许多学者对AD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提出了各种假说,如:铅中毒假说、感染假说、内分泌异常假说。这些假说均尚待进一步探讨。最近分子遗传学研究提出可能具有遗传的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