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史之乱的一些疑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8:37:32
1:以唐玄宗的精明在安史之乱中为什么对窥视皇位已久的儿子没有防备而把军权交给他来平叛而导致自己被架空而伦为太上皇?2:安路山起的是20万精兵而唐朝却是毫无战斗力的军队为什么却没被叛军所消灭?3:安史之乱后唐朝藩王势力更加加剧.为什么唐朝没有吸取教训加强中央集权?这次叛乱的原因之一不就是地方兵权过大导致的么.?为什么还不吸取教训?傻了吗?

1:以唐玄宗的精明在安史之乱中为什么对窥视皇位已久的儿子没有防备而把军权交给他来平叛而导致自己被架空而伦为太上皇?

对唐玄宗来说重要的不是权力,而是命,保命要紧。军权交给他同时也把危险留给他。对玄宗来说,只有成都是安全了,而灵武,随时都会被叛军攻破。

2:安路山起的是20万精兵而唐朝却是毫无战斗力的军队为什么却没被叛军所消灭?

唐朝的中央军确实被安路山击溃,但还有地方部队,如郭子仪的朔方兵。同时唐朝又向回纥借兵。安史内部矛盾重重,很多叛军大将向唐朝投降成了平叛主力,如田承嗣 薛嵩等很多。

3:安史之乱后唐朝藩王势力更加加剧.为什么唐朝没有吸取教训加强中央集权?这次叛乱的原因之一不就是地方兵权过大导致的么.?为什么还不吸取教训?傻了吗?
二帝四王(四王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 。二帝朱泚自称大秦皇帝 李希烈称 楚帝) 之乱楼主应该听说过吧!皇帝何尝不想中央集权 ,唐德宗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抑制藩镇,结果呢? 朱泚的五千泾原军竟然轻而易举占领长安。皇帝自己的军队呢?康熙抑制藩镇有强大的八旗兵做后盾。三藩起兵我能打败你。783年唐德宗把七个重要的节度使(二帝四王加上大唐兵马副元帅李怀光)逼反后,拿什么平叛?最后德宗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 朱滔之罪,又下罪己诏,天下才安定。
当时均田制已经破坏,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兵源自然枯竭。仅仅依靠十几万神策军是对付不料那么多藩镇的。

原因
唐初实行均田制时,对于有军府的州很重视,保证了兵源需要和军费控制,但随着均田制的弛坏和农民逃亡,兵源已近枯竭,折冲府已无兵可交、不能维持番上;且府兵分布比较分散,军官升迁缓慢、军士被卫将视为厮役,也以无人愿入伍了。

这个貌似很专业的问题,拈花不看历史很久了,试着拿一些普适性的理解来回答吧。
第一个问题,想来皇帝老儿年老了,也就没几个精明的了;
第二个问题,好像还有郭子仪之类牛人吧,怎么也不能说唐朝无人啊。安禄山、史思明说到底就是个割据的,帝王家真要拼命了,那些个家底还是得拼的;
第三个问题,马恩列毛的那些个哲学看来真没学好,不是说不要孤立地看问题嘛。唐自开元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很多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