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8:11:08

核心皇权至上
本质是封建制度

核心是:确立皇权至高无上。其他各种措施是为皇权服务的。如.在中央设三公九卿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但任命权在皇帝手里。顶多算是皇帝的管家,丞相是总管家。.地方推行郡县制使地方缺乏与中央政权叫板的地方势力,加强地方统治,避免国家分裂,加强中央控制力度。.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使国内政治思想声音趋同,利于中央政策在思想上的接受 。

本质:是政治权力全面支配社会、统制一切.从官民对立、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的角度来看,专制主义就是在上的专制主义和在下的奴隶主义;从专制的反面即人民自由的有无的角度看,专制主义就是对人民自由从里到外、从形式到实质的彻底剥夺.专制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人没有形式上的自由或曰自由的形式,更遑论实质性的自由.被强制和没有选择构成封建专制时代中国人不自由的实质.

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维持的原因
①封建经济基础决定它的长期存在。——经济原因。
②华夏族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有利于这一制度的长期维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流派大都强调“大一统”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成功,儒家思想在汉代的胜利,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莫定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
③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地理原因。
④统治者的政策调整也是一个因素。——政治原因。
3)、基本矛盾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4)、历程
①初步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行县制,法家思想。
②正式建立:秦朝实行皇帝制、******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③加强:西汉推行“推恩令”、“附益之法”、“独尊儒术”、刺史制、察举制。
④完善:隋唐采取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