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初一语文题、会的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6:11:17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这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作者为“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1、第一段先设铺垫,为下段的事例做了铺垫,两段为递进关系。

2、作者还是小孩子,小孩子的心思很单纯,漂亮就喜欢,不漂亮就不喜欢,天真无邪,善良的品行,觉得蛤蟆不漂亮,只是想把它赶离这么漂亮的地方,并不打杀死它。

简单答述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给你翻译吧.
我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花坛小草丛,蹲下身子,使身体与花坛并齐;凝神细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土堆凸起的地方当作山丘,凹下去的地方当作山谷,在其中遨游,安适愉快而满足.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打架,便观看,兴趣正浓,忽然有庞然大物,气势汹汹而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把两只虫子都吞了进去.我年纪还小,刚刚出神,不禁大吃一惊,定神,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抽打数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
(1)没什么关系吧。第一段就是交待一下,为第二段做个铺垫。
(2)这篇文章叫<童稚>,表现出小孩的天真活泼。

1.前一段是作者为下一段埋下伏笔
2.因为作者只是对癞蛤蟆吃掉小虫感到气愤,并不想真的打死它,说明他正直善良,天真可爱,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楼主,我一字一字打得......-,-

(1)第一段说他喜欢花鸟鱼虫,后面具体到一件事情 。
(2)那估计是因为作者爱好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