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6:06:57
详细点

楼层: 2
1.关于溶液的颜色:溶液的颜色与浓度有关,当未指明浓度时,对溶液的颜色不能机械记忆。例如溴水从稀到浓有浅黄、黄、橙黄、橙、橙红等多种颜色,CuCl2溶液有浅蓝、蓝、蓝绿、绿等颜色。

2.关于微溶物的处理:常见有Ca(OH)2、Ag2SO4、CaSO4等,当这些微溶物质为产物时,是否要标“↓”符号?以及Ca2+与OH-、SO42-能否在溶液中共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溶液的实际浓度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3.关于硫酸和硝酸的浓稀问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而稀硫酸没有。但多大浓度为浓与稀的界限,是不能确定的,只能定性处理。同样,浓硝酸的还原产物通常为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通常为NO,极稀的硝酸还可能被还原为H2,但实际情况却可能得到多种还原产物,因为没有具体的浓度界限,况且浓度也在随着反应而不断变化。

二、 限于中学生知识水平不宜引伸的问题

1.非典型晶体的类型:并非所有晶体都可归类为四种晶体之一,四种晶体的分类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有的化学键以离子键为主,但也具有一定的共价键成分,反之亦然。例如NaHCO3、AgBr、ZnS等非典型晶体,在中学阶段就不宜提及。

2.电子式的书写:在电子式中,由于小黑点只能标在上、下、左、右,因而只能表示分子的平面结构。键角也只能表示出90°或180°的情况,所以电子式不能反映分子的真实空间结构。例如水分子既可表示为H:O:H ,也可以表示为:O:H,因为键角

H 既不是90°,也不是180°,而介于二者之间。况且现行教材中已删去原子轨道的内容,学生无法知道电子亚层的排布情况,从而不能判断Mg:与·Mg· 、:C:与·C· 、:O:与:O:等哪一种写法更合理,因此应该模糊处理。

3.关于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由于在中学阶段不涉及电极电位的知识,学生只能对少数常见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进行定性的比较,没有必要记住很多离子的放电顺序,因而不应要求掌握Fe3+与Ag+、ClO-与MnO4-等离子的氧化(还原)性强弱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