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5:10:50
RT

南京路东起外滩,西至静安寺与延安西路交汇,横贯上海市区中心。全长5.5公里,分为南京东路,南京西路两段。中华民国时期南京路已是闻名的“十里洋场”。新中国成立以后又不断扩建,成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上的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华联商店、上海新世界商城为中国零售商业企业的领头羊。每周六下午,南京路辟为步行一条街,以便于各地游客的采购。

南京路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迫辟为通商口岸,南京路先是英租界,后成为公共租界。南京路是上海开辟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当时外国金融集团先在外滩建立起金融集中区,后沿着当时被称为“花园弄”的一条东西向“大马路”发展商业。随着“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和“中国国货”等五大著名环球公司的崛起,南京路便成为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大街。

南京路既不是上海城市历史上的第一条街道,也不是上海市域范围内最宽的街道,却因繁华为上海赢得了"中华第一商业街"的美名。

南京路的形成与租界和跑马场是分不开的,"先路后店,街随店延"是它发展变迁的主要模式。

长期的异域他乡的生活是枯燥而乏味的,英国人为丰富自己在异国的生活,选择外滩以西五百米左右今天南京东路河南中路附近开辟花园,环绕花园筑成第一条跑马道,建成第一个跑马场。从此绅士商贾有了跑马抛球的场所,小姐太太们多了比美斗艳的机会。为了方便马车通行,使外滩和跑马场之间能够最便捷的联系--"四分路之南"得到修整,并被冠以"花园弄"。花园一词的英文PARK谐音为"派克",也称"派克弄"。花园弄延伸至跑马场上的一段被称作"马路",取意跑马之路。跑马场的公共休闲活动为"花园弄"带来巨大的人流,也吸引了大量商贩,道路两旁店铺变得十分抢手,面包房、洋布店、药房等等纷纷开张,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商业氛围。直到今天南京东路上的东海西式面点,老介福绸缎还是久负盛名,可惜店家多易其主已是数不胜数了。

清末南京路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原县城内外的大量难民躲进租界,洋人也非常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