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语文全国卷3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5:45:36
答案
全国卷第三套!全国卷Ⅲ!

第三页?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B. 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原文: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2. 【C. 文中只是说艺术家常用这种方法】
3. 【A. 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4. 【D.认为或表扬,注意下句】
5. 【D. ①时人的看法②获封的原因⑥与直言谏劝无关】
6. 【C.不是嵇绍不以为然,而是以书谏】
7. 【(4分)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译出大意给2分:“所以”、“大名”两外,每译对一外给1分。】
【(6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译出大意给3分:“寻而”、“蒙尘”、“承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 【○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
(2)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3)夜泊秦淮近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