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先于本质 的出处在哪里,我是指萨特的哪本著作第几页中有提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5:31:26
要用在论文中标注出处,谢谢
个人感觉应该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提出的把》?如果是在《恶心》中提到 那又是在那一页呢???

本质先于存在。

你说的存在先于本质是唯心主义。不值得看。

物质存在。然后被智慧发现定性本质。这才是正确的理解。

萨特的成名作是193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恶心》,这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日记体小说,通过中心人物罗康丹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哲学观念——存在主义。它的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是其存在先于本质的一种生物,人的一切不是预先规范好的,而是在日常行动中才形成的,萨特有句名言:“行动吧,在行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身,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都不是。”存在主义文学作为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种体现形式,具有它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的核心是“真实感”,即提倡文学作品要如实地、赤裸裸地,一览无余地把世界和人类表现出来,绝对不应该把作品中的人物典型化、集中化,不应该要求他们比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来得更美或更丑。在艺术技巧上,萨特喜爱自然主义地渲染人的卑下情感和事物的丑恶细节,经常用大段的“意识流”打断或代替故事的叙述,结构比较松散。萨特是当代法国哲学界、文学界的首要人物,他以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了法国以至全世界整整两代文学家和思想家。
1943年萨特发表的《存在与虚无》(1943)以及后来发表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和《辩证理性批判》(1960 )等哲学著作,系统完整地阐述了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

(1)“存在先于本质”。在萨特看来,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

(2)“自由选择”。上帝死了,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自由的,人的行动选择是自由的。这是因为人的选择既没有任何先天模式,没有上帝的指导,也不能凭借别人的判断,人是自己行动的惟一指令者,但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世界是荒诞的”。人偶然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面对着瞬息万变、没有锂性、没有秩序、纯粹偶然的、混乱的、不合理的客观外界,人感到处处受到限制、阻碍。在这茫茫的世界里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人只有感到恶心、呕吐。
1955年,萨特和终身伴侣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访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