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读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5:18:20
如题,告诉我《问说》的读后感

读《说“问”》有感

还记得文中曾提到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一句话,那就是“问号时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看完文章后,我又思考过这句话许多遍,又想起了牛顿的一个故事。

这使我想起牛顿这位一代杰出的学者、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出版了《光学》一书,确定了冷却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还是微积分学的创始人……功绩显赫,光彩照人,可当听到朋友们称他为“伟人”时,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会怎么看我。不过我自己只觉得好像一个孩子在海边玩耍的时候,偶尔拾到几只光亮的贝壳。但对于真正的知识大海,我还是没有发现呢。”有这样谦逊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牛顿的成功是必然的!

现在有许多人爱面子,不愿思考问题,一些人不愿动脑思考、发现生活问题,但发现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你想啊,如果牛顿不发现苹果只往下掉,不在飞空中这个看似无聊之极的问题,又怎能发现现在路人皆知的“万有引力”呢?还有些人,有了问题,并不提出,使得自己的知识量不能增加,知识面仍十分狭窄。这样对待问题,是不可能会有所提高的。

勤问是个好习惯,孔子曾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人就是应该活到老,学到老,问到老,才能不被社会淘汰,何况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呢?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在离他逝世两个星期前的一天里,当他得知外孙女婿来到他家,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讲授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的基本知识。老伴劝他:“你连坐都支持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竺老听了老伴的话儿,一边咳嗽一边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 谁能想到,一个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竟还在84岁的高龄,在生命处于垂危之际,先后五次向晚辈求教“补课”,孜孜不倦。这种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正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生道路上走向光辉顶点的基本要素。

另外,文中提到过两句话,第一句是“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潜心研究,才能有所进步。”另一句是“思考是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研究则是提出问题后的必要行动,这两点缺一不可。”这两句话十分值得大家反思,如果一个人提出问题后,不去研究,那提出问题也是徒劳的,没有结果的。人在得到问题的答案后应积极的试验,追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