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来鉴赏一下这幅对联(需要做文本分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2:08:20
上联:鹰击长空,千仞之顶当有清风守望
下联:鱼翔浅底,万里流水俱是明月声音

阿吉原创,谢绝修改——心忧炭贱愿天寒,捶碎黄鹤楼,用来烧烧赤壁尚可,但却敲不开杜康家的门。

要求:1 文本分析。2 字数100以上。
卖炭翁心忧者,炭贱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太白的“捶碎黄鹤楼”,固然豪放,千古绝唱,就有如大家改过的对联,往往令人耳目一新,神韵大有进境,然答非所问,于卖炭翁无益。门径尚若未得,何来登堂入室之论。

我的本意,是希望有人对我写的这幅对联做一下文本分析。无奈朋友们总是热衷于把我的平庸之作改写成旷世文章,却往往忽略了我的本意——文本分析。明明我写的是麻雀,大家非要把它变成孔雀。麻雀就不能登大雅之堂了么?倘若文本分析只为孔雀服务,只是用来分析大师文章的,那么我们的文学理论事业就只能期待故纸堆的死灰复燃了。

记得当初朱光潜先生在文章里说,研究文学理论目前还只是外国文学专业的副业,希望这种局面在将来能够有所改变。可惜的是,从许多朋友的刀法来看,我们的文学理论普及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我真诚的希望热心的您,为这篇文章做一段文本分析,以供偶学习瞻仰之用。

看了有些朋友的回答,我不禁要问一句:门外何人喧哗?
难道只有在外国文学版块才有懂文本分析的么?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著作,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袁枚的《随园诗话》或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等,看看古代批评者的风骨。

看问题就知道楼主乃一狂人。
此联咋看之下倒也还行,但细细推敲亦有不妥之处。平仄的问题楼上的已经指出了,且我觉得,不管诗词对联,意境最重要,音律乃是其次。故不谈音律,只提点其他方面的意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甚是取巧,直接用毛泽东之语,可见作者也是狂放之人。此两句若说有趣,便是巧用毛泽东之词变做一联,就我看来,当是作者即兴而作。但若说原创,又不免有些许......若能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上略有变化就更显功力,但此绝非易事。姑且算是挑刺。
但作者自创的字句问题就明显了。鹰击长空,何等之气魄,“千仞之顶当有清风守望”气魄上就差的远了,千仞之顶感觉就已不好,特别是顶字,不妥,不妥,当有清风守望就更是不好。清风守望给人予约束之感,用在清风身上不佳,再应上句鹰击长空,就显得不伦不类,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下联我以为比上联要佳,明月声音亦是佳句,但明月声音当给人冷静清幽之感,万里二字却太大,万里长江,有缓有急,其形其声不足一语以论之,哪来万里俱是之说?虽说万里之下皆有明月,但各地天气不同也是阴晴不定,未必处处得见明月。故万里两字,不妥。我认为当换一处小巧景致来反衬鹰击长空之气概,才是好联。
在下才疏学浅,信口开河,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就你写这点东西还有什么文本分析,自不量力,拿出来显摆什么?

我来凑合100字。皆因忍俊不禁,哈哈~~错勿怪!
先赞一句:意思明确、意境不错、意义尚行。

再评一段:

其一:上下联平仄不对应。创作对联时,从严要求应该做到“句中音步平仄要交替,句间音步平仄要互对”若“句间音步可不计平仄,句脚一定要计平仄”
上联:鹰击长空,千仞之顶(仄)当有(仄)清风守望
下联:鱼翔浅底,万里流水(仄)俱是(仄)明月声音
加问号你你看一下“顶”和“水”、“有”和“是”上下联不都是仄声?

其二:上下联词性不相应。《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
上联:鹰击长空,千仞之?顶 当有清风守望
下联:鱼翔浅底,万里流?水 俱是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