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和“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1:53:56
作为《三国演义》的核心价值观,“忠”和“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信条是否有存在的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要原创的,字数300~400字)

《三国演义》中的“忠”就是忠诚不二 如桃园三兄弟之间的忠,诸葛孔明的鞠躬尽瘁都是最典型的“忠”之表现,当然也有不忠的,最典型的就是吕布,那就是曹操杀他的直接原因。而“义”则不是泛泛意义上如江湖小混混之间的“义”,三国中的“义”是与“忠”息息相关的。《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义”不只是表现三兄弟之间的情义,更突现隐含了一种人道上的“义”,是从战争计谋演化中体现出来的,代表性的就是刘玄德的仁义之德,都说曹操是个奸雄,其实他也有其“义”德的表现,那就是他临终时所做的几件事,在这里就不再细说了(参考易中天先生讲课)

谈谈 现代社会到底要不要传承这种忠义精神 我想这个精神要传承 但在注入新的色彩 那就是爱国 爱社会主义,可能看上去是太大太空了,但这些东西可以在自己的点点滴滴去实现,就像军人的职责里写得一样要忠于国家,这是崇高神圣的,一旦丧失了这一基本点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军人。做为中国公民也一样,忠义之心一定要有! 但有一点要说明的就是具体表现上要站得高一点宽一点,尤其是中国人对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这一类的事情上,针对的对象一定要弄清楚和明白,要有中国人的骨气,也要有世界人的正义,以避免对无辜者的伤害。
(不是原创的)

说起关羽关云长,基本可说是人所共知吧,然而大部分人所认知的关羽,却并非来自于《三国志》等史书,而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出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可以这样说,其实大家所认识的关羽,实际上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形象,而非历史上的这一个人。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而且对审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很有意义,在有关关羽的文学诸样式,包括传说、笔记、说话、戏曲、小说等与民俗、宗教、伦理、哲学这些人文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关羽被誉为集“儒雅”、“英灵”、“神威”、“义重”于一身,是“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所以关羽是与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相始终的一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