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岳阳楼记》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3:26:23
想请教一下:《岳阳楼记》表达范仲淹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的语句是( )。(简要说明理由)
但为什么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你问为什么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主要是你没想到根本上,为什么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不是他像老和尚一样,心如止水,波澜不起。而是因为他心怀天下,以天下人的悲喜为悲喜,正使这种对天下悲天悯人的大关怀,大胸襟。才让他不在乎个人的进退得失,荣辱沉浮。

他追求人生的境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缘由如下: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是作者自己做官的准则,不是人生之境界;做官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不能诠释人生这个浩瀚的全部。
2.从高位贬到岳阳,他抱负难施,壮志不酬,已两鬓如霜。而面临岳阳如此阔大的盛景,作者顿感气象万千,世事变化无常,不论高官,还是谪贬,人生不能为了自己的小小得失而大喜大悲,搅扰人生不快。一切是身外之物,人生苦短,最重要是一生有一个豁达的胸怀,何必计较得与失,人生又哪有得与失了?
3.与世无争才是大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大悲大喜,才是诠释人生的真谛。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因为在文中,作者首先指出了迁客骚人的特点,即“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之后提出了古仁人的忧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说前文所说的两种情感正是“以物喜” “以己悲”,这样形成对比,更进一步在下文中提出了自己的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目的一是抒发自己的抱负,二是劝勉友人滕子京不要因受贬而灰心丧气,而要振作起来,干出一番事业。所以这句话真正地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而不是范仲淹的人生境界的语句

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因:在文中,作者首先指出了迁客骚人的特点,即“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之后提出了古仁人的忧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说前文所说的两种情感正是“以物喜” “以己悲”,这样形成对比,更进一步在下文中提出了自己的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目的一是抒发自己的抱负,二是劝勉友人滕子京不要因受贬而灰心丧气,而要振作起来,干出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