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也让人中暑》问题的答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3:10:44
炎热的气候不仅对人体生理影响很大,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也有负面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情绪中暑”(也称“夏季情感障碍症”)。
“情绪中暑”的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情绪烦躁,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烘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早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三是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甚至擦洗鼻子。
精神病学家研究也发现,当暖流入侵时,精神病人起床徘徊、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增加,情绪变化、躁动不安、喊骂、摔东西、自虐(含自杀)的几率也比平常高出许多。而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德国,初夏时天气凉爽,气候宜人,不失为一个居住的好地方。但每当仲夏来临,源于地中海的热浪滚滚袭来时,这里的居民们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无端生事,邻里纠纷就会大幅度上升。这种群体性的现象发生,就是“情绪中暑”在作祟。在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赛上,德国球星埃芬伯格因为在场上做了一个猥亵的手势,被主教练“遣送”回国。事后,埃芬伯格声称,是美国酷热的天气使他的行为异常。如果埃芬伯格所言属实,那他当时在球场上就是患了严重的“情绪中暑”症。
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因此,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并注意饮食调整,调理口味,增加营养,重视夏季的养生之道。要根据夏季天气炎热和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计划,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同时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呆得过久。居室要注意通风,并且要尽可能地收拾得空旷些,避免拥挤感从而达到白居易用诗描写的效果:“眼前无常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当然,防治“情绪中暑”,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故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少想烦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为了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平时就要注意情绪锻炼。要

你回答的很好!

楼主已经很懂了但我有更好的想法,我常在工地上看到苦工在40+度的夏天挑黄沙,胶地搞建设汗流夹背但心情很好。至少验证了这猜想的可行性。
关于楼主要求的问题这里细想下也可解决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