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机制市场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3:14:59
因为改革的要点是实现汇率机制市场化!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实质,并不是人民币是否应当重估,即它的短期升降与否,而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应采取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换言之,汇率水平只是最终的结果,形成汇率的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尽管我国名义上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是自从199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率均不到0.1%,因此IMF根据中国表现将中国视为固定汇率制国家。
经典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在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流动和固定汇率三个目标之间,不可能同时实现。但该模型的假设并不符合我国目前利率管制和资本管制的经济现实,本文通过改进的M-F模型分析我国的利率汇率传导机制。
一、经典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经典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国际
一国货币当局企图通过增减货币量来影响国内利率的努力是徒劳的,国内市场上的利率是由国际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的预期变动率决定的;国内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正是在这一利率水平的自发作用下实现均衡的。
经典的M-F模型认为,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之所以无效,是由于在这种制度下。当央行企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得LM曲线从LM1向LM2方向右移的方式来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时,本国利率水平下一旦下降到CM曲线之下,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会引起资本外流,并对外汇汇率产生升值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会被迫向外汇市场卖出外汇,买入本币。这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使LM曲线反过来向左上方位移,并返回其初始位置,从而使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增加产出的努力发生逆转,并最终失败。因此,在固定汇率下,货币当局不能自主决定货币供应量和LM曲线的位置,也不能有效地影响利率水平,所以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二、符合我国实际的M-F模型
尽管目前我国在实践中选择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但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并不满足经典的M-F模型的假设:
1.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很低,存在着严格的利率管制,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仍然由货币当局直接制定。
2.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仍不可自由兑换,资本的跨国流动仍然受到严格的管制。
因为在我国,国内外利率不满足利率平价关系,利率变动也不会引起套利活动和资本流动。这种利率既是法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