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办学 读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21:03:58
大家帮我写一篇陈嘉庚办学的读后感啊,写得好再追加,万分感谢!!!

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要找到华人或者华人后裔,今天都已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他们天生就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不管走到哪里,几乎都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然而,这又是一群念旧的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特质使他们有别于来自其他国家的人。
与国籍无关
世界是平的。
弗里德曼这句浪漫的话,恰当地描述了这个现实的世界。今天,无论你行走在哪一块大陆上,都能很容易地在自己身边发现与自己迥然不同的族裔。人口的流动,很早就在全球发生着。
与其他族群的移民不同,华人在移居海外之后,即使经过了很多代,都很难抛弃与故土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战中,德裔美国人艾森豪威尔率领盟军,与德国作战,并最终打败了德国;奥运会上,“举重神童”苏莱曼诺尔古在加盟土耳其后,力压自己出生国保加利亚的参赛选手,先后为土耳其夺得3块奥运金牌。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指责,因为在许多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看来,为你的国籍所在国服务,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同样的情况,却很难出现在移民海外的华裔身上,即使偶尔发生,也会立即招致所有华人——无论身在中国还是外国——众口一词的责难。
只要你的血管里还流着华人的血,你就永远隶属于中国,你就没有任何理由做出不利于中国的事情,而且,当中国遇到危难时,你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为之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牺牲生命。这样一种观念,一直在历史中传承,一直传承到了海外。
关键时刻显身手
1895年2月12日,游历海外多年的孙中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香港成立“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随后,他遍游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比利时以及南洋各国,所到之处,广泛接触当地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向他们宣传革命,并募集革命所需经费。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最终推翻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
事实上,在这次革命的背后,处处有着海外华侨的身影:以卖豆芽为生的越南华侨小贩黄景南曾把自己辛苦积攒的数千元全部捐献出来,支持孙中山在粤、桂、滇等省发动起义;吉隆坡华侨、裁缝工人李晚,为了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卖掉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