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开通前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2:29:53
请问大运河开通前后,他的政治语言有什么变化

大运河概况
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南北大运河)始于北京,经过天津、河北、山东、江苏至浙江杭州,全长1747km,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纵剖面南北低,而中部因穿过鲁西丘陵区而地势较高。加之,黄河于1128年至1855年夺淮河水道入黄海, 700多年间黄河泥沙淤积,也造成该段地面的增高。以至于现代,当平水或干旱年时,中段仍为大运河的水浅阻隔地段。开凿南阳新河、泇河等运河。清末,李鸿章奏请“罢 漕折色”(废除漕运改征银两),海运和铁路运输兴起及民国时期战乱频繁,大运河日趋衰落。
新中国建立后,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使大运河逐步恢复。据1979年《全国内河航道普查资料汇编》所载,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km,其中水深1m以上航道970km,通航里程为883km。黄河以南的梁济运河、南四湖区航道及韩庄运河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苏北段基本达二级航道标准;苏南段按四级航道标准建设1。俟杭甬运河改造工程完成后,京杭大运河可延至宁波甬江口入海。

历史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进攻齐国,挖掘邗沟,引长江水经射阳湖通淮河。邗沟长约150km,通常被认为是大运河最早的河道,也是苏北运河的前身。公元587年,隋兴兵伐陈,开山阳渎,不再绕道射阳湖。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而政治中心仍在北方。为南粮北运,隋炀帝于公元605和608年开凿通济渠(汴渠)和永济渠。公元610年,隋炀帝再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长江水至杭州通钱塘江[4]。至此,建成了北通北京,南达杭州,由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连接而成,全长2700余公里的水路大动脉。北宋时期正式使用大运河的名称。至宋金对峙时,黄河改道,使汴渠淤塞而失去重要性。元代初期,运输路线需绕道及水陆转运,极为不便,于公元1281年开挖济州河。1289年开会通河。1291~1293年,从通县到大都开通惠河。漕船可入通惠河,直达北京积水潭[13]。至此,大运河全线形成,航程比隋代大运河又缩短900km。明清两代除对元时的大运河进行整治,又在徐州、济宁间相继

历史时期大运河的主要功能
(1)运输和灌溉
大运河自隋朝始,经唐、宋、元,历代漕运不断。元时南粮北运达二三百万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