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9:02:53
我丈夫今年34岁,2002年(28岁)他因肺栓赛住院,经RTPA融栓后出院,今年9月29日,他右下肢感觉麻木、酸痛且肿胀,到医院检查发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多点性的),而且肺动脉合左下肢动脉(已钙化)都有陈旧性血栓。医院做了一次免疫系统全面检查,竟没有查出原因。我现在急需血栓成因和治疗方法。
注:他的凝血时间特别短,二聚体含量为5600。

十九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

引起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血液黏稠问题。血液流得慢并不一定会形成血栓,但如果同时伴有血液黏稠,发生血栓的几率会大大提高。一般来讲,体重过重和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患者及正在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患“血栓症”的概率会高一些,应特别注意血栓的预防。

值得注意的是,医学上还有一部分称为“易栓症”的人群,往往存在一些预先未知的先天性因素或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血液异常高凝而特别容易形成血栓,常常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因血栓发生猝死的病例中有不少属于这类病人。
专家表示:一旦怀疑下肢静脉血栓,应避免按摩理疗,以免引起血栓脱落或诱发肌肉内出血,为进一步治疗增加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卧床休息,并抬高下肢,再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抗栓治疗。

静脉血栓的初期是腿部出现了疼痛或者压痛,经常是从小腿开始;外伤或久坐久卧后下肢肿胀,包括踝关节和足部,两腿的粗细不一样,相差较大;皮肤发红或者明显的变色、发热等症状,要考虑可能是肢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表现。尤其是上述症状后,又发生了呼吸困难、胸痛、咳血,则可能是发生了更凶险的肺栓塞。这时一定要及时前往就近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