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急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0:56:26
1、重点读第二段,说说此段描写了京郊初春的哪些景色,其中有两个比较独特的比喻句,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怎样的特色。
2、课文和《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试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了三位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小石潭记》全文突出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静穆,写水、写鱼、写树木、写岩石,写得很细腻,笔调又很清新。显示出作者善于用清词丽句描画它们的细微之处,又能用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整体形象,宛如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画。尤其是文中对清冽空明的潭水中活泼生趣的游鱼描写,用笔清妙,更使作品增添了神韵色泽。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全文布局紧凑,构图简明,描写生动,逼真细致,语言精洁,含蓄不露,这正是柳文“清深”、“峻洁”的特色。他的笔中有情,那贬官后羁旅孤寂的心情,隐约可见。因此全文有着一种高洁、幽邃、凄清的美。文中大体上用韵,句子很短,但句句实在,没有空泛之语。巧妙、适当的比喻丰富了形象,使人产生联想,又丝毫无矫揉做作的感觉这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
22课
全文仅84字,却蕴涵深厚。夜间赏月,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致,但不同的赏月者却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本文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闲”,决非清闲之“闲”,决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受打击的“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因而才能在“月色人户”之时“欣然起行”,并找到志同道合的“为乐者”张怀民一同赏月。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之中,看到的月景才能那样迷人。“空明”二字既是对如水的月光的描绘,也是这种“闲情”的写照,亦即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发出“何夜五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叹。作者将这种超脱的情感融人记叙、描写之中,看似无情,却处处用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阅读此文,眼前犹如展开一幅笔墨淡雅的画卷。虽无雄阔的气势,却给人以清新、恬适的感受。
24课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

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