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要建72座陵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2:09:17

曹操墓本不是个谜,相对于众多生前就开始大造陵墓的帝王而言,曹操对自己的墓地问题并不是特别重视,不过还是能找到较明确的"说法"。《三国志.武帝纪》中收录曹操死前一年多作的《终令》,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主张葬在贫瘠土地上,并选择了自己的墓址在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不建封土堆,也不种树,可以说是丧葬从简。在他临终前作的《遗令》中,更是明确了"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要穿着平时的衣服入葬,且不要珠宝陪葬,他还要求葬仪从简,不设墓祭。
  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认真的落实。他的儿子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诔文》中都描述了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不仅交代了葬在邺城之西,而且写到曹操入殓时穿的是补过的衣服。晋代文人陆机、陆云兄弟的《吊魏武帝文(并序)》等作品中,都有关于曹操丧葬和墓田情况的介绍。在《三国志》、《晋书》等史书中司马懿、贾逵、夏侯尚等人的传记里也都有他们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可以说明曹操是公开葬在邺城的史料还有,如果一定要说曹操设疑冢的话,那他就是在留给后人的这么多史料上都作了假,不仅在生前,死后还有儿子、大臣以及改朝换代后的文人、史家出力,且在随后的几百年间无人发现,之后却被人没有多少切实依据而指出来,这似乎有些荒诞。
  根据有关记载显示的情况是,由于丧葬从简,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过了没几年,陵上的祭殿就毁坏了,因"殿皆毁坏"曹丕下诏令"车马还厩,衣服藏府,以从先帝俭德之志。"对曹操墓的官方保护在他死后没几年,曹魏政权尚可称盛期就结束了,理由是要"俭"。因为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也没有植树,过了几个朝代之后,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史料显示,到唐代人们对曹操墓的位置还没有什么疑问,唐太宗李世民曾过曹操墓,作文为祭。但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就没有人知道其真实的所在了。
  也是从北宋开始,因为多种原因,曹操奸雄形象开始定型,其墓址不详就成了反映他奸诈的一个证明。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并从口头传说逐渐进入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