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呀,政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0:05:25
联系实际,谈谈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启示
我是要辩证法中普遍联系呀……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状态的基本观点,又是指导人生观、价值观研究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并且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教育实践中,如能恰当利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并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必将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内因和外因

从内外因的辨证关系来看,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从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来看,影响归因的因素主要有社会视角和自我价值保护。从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看,认知者的经验、兴趣及情绪决定着其对外物的判断和理解。从自我价值保护来看,归因有利于自我,会产生动机性归因误差,比如在一般情况下对成败的归因分析时可以发现:个体在针对自我时,对成功往往进行内归因,认为功劳主要在己,而在失败时则外归因,认为过错在于他人或环境等客观因素;但在针对他人的成功或失败时,归因情况则完全相反。
所以,无论从内外因的辨证关系,还是归因理论来看,老师都应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因为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中,他们往往缺少吃苦的勇气、奋斗的精神、对事物也往往难以做出客观冷静地分析,这就需要他们必须明确: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个人的成长首先靠自己的主观能力,努力与否或程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别;其次要兼顾外因,因为它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它的好坏优劣对个人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量变和质变

从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来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是,事物的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的发展并不是匀速的,它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故老师在引导学生时,应首先坚持凡事有度的原则,因为量变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持原有性质,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再从心理学角度看,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当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