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关系”中的理和气分别指的是什么哇?书上说理气关系、天人关系都具有哲学问题的基本性质,此怎解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4:09:20

理是世界的本体,气是本体的外化,就是表象的物质世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思想主线,中国思想家无不寻天理以明人道,人事顺应天理,所以中国哲学要先研究本体论(天理),再研究伦理观(人道)。

北宋的哲学家周敦颐和张载都讲到理,他们讲的理只是泛泛提出,还不是他们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二程的哲学最高范畴是“理”又称“天理”。
二程所谓的理有下列特点:1.理是天下万物要遵循而不可违反的。2.理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最高原则。3.理早已“客观”地先在於事物存在著,人和物“都自这里出去”。4.一物有一物的理,一物之理又是万物之理。
元气论者的基本观点是坚持物质不灭,在我国古代的元气自然论,即是坚持气不灭说。二程哲学中的气可以生,可以灭,可见这种气本身不是构成世界第一性的客观存在。二程认为人的气是一种真元之气,他是一种孤立于一般的气之外的带有神秘意义的气。
在理和气的关系上,他们认为理在气先,理是第一性的,气是从属于理的。理在气先,这一观点为后来朱熹所继承。

这个东西不是三言两句可以解释清楚的,在程朱理学中,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形而上的东西,“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气这种东西能够聚散变化,从而构成了世间的万物,所以是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探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理气关系和天人关系都是在探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王船山(1619-1692),本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因其在衡阳县曲兰镇的石船山下著书立说数十年而终,故世称船山先生。 “理气关系”是王船山主要哲学思想之一.

理气之辨主要用来阐明真实的存在是自在和自为的统一。存在的自在自为性,从消极的层面来讲,就是它的非人为构造性。王船山认为,气本身具有通乎隐显(可见与不可见)的一物两体性质,气是一个标志着人的能力界限的概念,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构造“气”,人为构造的总是虚假的“理”,而不是气。因此,气的概念是天命得以立身的真正基础。所以,王夫之把存在论范畴架置在气的概念之上,把存在的真实性最终归结为气的真实性。这样,存在的非人为构造性也即它的自在自为性得到了担保。从积极方面来讲存在的自在自为性,就是说真实的存在具有能动性、活力性。王夫之区分了名词性的“理”(条理、秩序)与动词性的“理”(治理),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