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怎么理解?怎么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1:10:07
“鸡肋”的意思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味)”,那么“食之无味”和“弃之可惜(有味)”的关系是什么?是转折吗?转折的话,强调在后句,就是说当时曹操因放弃汉中觉得很可惜而继续打战了吧。如果要理解成退兵的话,应该说“弃之可惜(有味),食之无味”,不是吗?《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是:“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这个顺序的话可以理解成退兵。到底现在怎么用?强调“没什么用所以可以放弃”还是“没什么用但不能放弃”?请高手帮忙~~
谢谢大家的回复。回复中很多人说:“食之无味”和“弃之可惜(有味)”是并列关系。那么杨修为什么认为“退兵(=食之无味)”呢?没有可能理解成“继续打战(=弃之可惜)”吗?并列相反的词的话,有可能理解成另一个意思吧。就是说:杨修以为“退兵(=食之无味)”,但实际上曹操认为“继续打战(=弃之可惜)”。没有这样的可能吗?
是不是“鸡肋”只是个情况,和杨修选择“退兵”(结果)之间没什么关系?

是并列,意思是没有用的东西,可是丢了又觉的可惜,我认为不能从能不能的角度上来分析,能不能是结果,是决定,不是这句话的关键,这句话主要是讲一个过程,一种情况,不能把决策赋予本来没有意思的语句中,当然之后怎么理解都行,比如不想上又必须上的课,总而言之,不要钻牛角尖。

应该解释为“没什么用但不能放弃”,形容处在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现在多用于评价某事物,比如某某人问你某东西怎么样?你就可以说“鸡肋!”很少可以和别的联用。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鸡肋就是鸡的肋骨的位置。不是说没味道,是说没有肉吃。不能从字面去理解。

弃之可惜是因为还是粘着点皮。

这两字不是强调放弃与否,是强调好处不大。

杨修是认为那城,打下了,没好处不大。但打下来,付出的代价不大。鸡肋二字没有强调放弃二字。只是说,好处不大,但还有那么一点。

杨修自负其才,随意猜度君主的心思,令曹操不满,所以招致杀身之祸。
至于退兵不退兵,曹操说了算,没什么用可放弃,有用当然不放弃,至于当时的情况,曹操夺得汉中,会大大抵制刘备集团,但打汉中不下,又想得到汉中,故曰是:鸡肋,可见汉中不是鸡肋,只是很难拿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