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eslaw Milosz的background,life,works,literary view,literary style,place in literary history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8:29:34
资料得是全英文的

米沃什(CzesiawMiiosz)1911年出生于立陶宛维尔诺附近的谢泰伊涅里一个贵族家庭。当时立陶宛仍然属于波兰的版图(直到1940年归属于前苏联)。当地语言混杂,但米沃什的家庭从16世纪起就讲波兰语,因此,尽管此后一生漂泊不定,并精通好几种语言,米沃什仍然把波兰视为祖国,并坚持用波兰语写作。他曾说:“我是一个波兰诗人,不是立陶宛诗人。”
  米沃什在大学里学习法律,并于1936年发表了第一本诗集《冰封的日子》。从诗人早期作品的主题已经可以看出他后来写作风格的端倪:通常是从结合了诗人现实经历的历史视角出发,而以田园诗兼启示录式的手法表现出简洁意象。
  他经历过“二战”的纳粹时期。战后他曾担任波兰外交官,在波兰驻美国与法国的使馆里,负责文化事务。与政府决裂后曾去法国,并于1960年离开法国来到美国。在那里,他担任伯克莱大学的斯拉夫语言和文学教授达20多年之久。
  1989年后,诗人结束了接近30年的流亡生活,回到波兰以后,就一直住在克拉科夫。
  作品简介:
  他在国外发表了20多部诗集和小说,主要的有《白昼之光》(1953)、《诗的论文》(1957)、《波别尔王和其它的诗》(1962)、《中了魔的古乔》(1964)、《没有名字的城市》(1969)、《太阳从何方升起,在何处下沉》(1974)、《诗歌集》(1977)及长篇小说《权力的攫取》(1955)和《伊斯塞谷》(1955)等
  不知道你要的是英文版的还是中文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