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几乎都打着均贫富的旗号,为何清代从始至终打的旗号都是反清复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2:08:58

均贫富的旗号 那是人民内部矛盾
反清复明 问题就上升到民族矛盾了大哥

因为要发动农民起义,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号召大家共同起来反对当权者的口号。贫富差距扩大,平民百姓无法身存,就自然会响应均贫富的口号参加起义。
而清朝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刚入关时又采取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以致民怨不小;加之当时相当多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都还对前明有感情,所以“反清复明”的口号能得到响应。但自康熙以后,国家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对清朝的抵触情绪大大减轻,反清复明逐渐失去市场。后来的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都没有说要反清复明。

明朝帝王,不是一个好皇帝,得不到民心,群众都不喜欢他,引起公愤了,所以反清复明,明朝的皇帝给百姓的日子,比没钱还痛苦。

汉族人一直相信,自己的民族不会永远被一个“蛮夷”之族统治。沦为下等人。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有识之士莫不以为满清鞑子占我汉族大好河山为耻。但是满族人的伟大皇帝康熙看到了这一点,不去逼迫汉族人使用满语,任用汉朝官员,允许汉人当兵。同时为了防止被汉族的伟大同化力量所同化,禁止满汉通婚。而且对内施政得当,百姓饱腹。对外作战长胜,台湾,吴三桂势力的覆灭,彻底打破了汉人重振江山的希望。
真正可以动摇一个统治的,只有民心。人民吃不饱,人民感到不公平。人民自然会反对你。清朝真正有规模的农民起义,也只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了。“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那也还是均贫富而已。这也证明了农民起义运动不能救中国。因为农民能看到的。。。实在太少了。给他们饱饭吃,就再也不会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