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怎么看到张少帅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1:21:21
9.18一枪不发放弃东北,后来西安事变主张抗日,后来台湾放了他,是什么原因不愿回大陆???他的一生是非功过怎么定义??/

张学良早年是一个恶少,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杀害了力主抗日的名将杨宇霆。两人固然积怨甚深,但直接原因是杨宇霆为了抵抗关东军,从捷克进口了3万条新式步枪,而张就认为这是他想造反。杨宇霆作为日本关东军最忌惮的人物,张学良却以私利将其杀害,为日本侵略东北奠定了基础。

之后在9.18事变中,张为了保存部队实力,不发一弹全军逃跑,逃跑时居然不忘和相好们一一话别,被时人讥讽为“娇妾重于爱国”。现在官方为了美化他,而篡改历史,说是蒋下令不抵抗的。但事实是,国民政府从未下令张不抵抗,张学良作为东北实权人物,是否抵抗在于他自己。10万东北军面对1万多日军逃跑,主要原因是张学良出于保存部队的私心。东北领土沦丧,3000万父老沦为亡国奴,责任在于张。

之后张学良因为自己部队与红军作战吃亏很大,为了保存部队实力,才发动了“西安事变”,抗日不过是一个最漂亮的借口。事实上,大部分了解内情的东北军将士并不赞同张学良。在事变中亲自捉蒋的张学良警卫队长孙铭九不久又发动第二次“西安事变”,枪杀了与蒋公关系密切的王以哲军长,引起东北军将领的公愤,他们纷纷宣布忠于南京,东北军作为地方军阀集团的历史从此结束。孙铭九后来逃到日本人那里,官至伪山东保安司令,是个大汉奸。

事后张学良在查阅了蒋公日记后,发现蒋公有完整的抗日计划,而张学良则破坏了国民政府的计划,使抗日战争提前全面爆发,准备不足的国民政府非常被动,在付出百万战士的生命后,仍然丢失了大片领土。晚年张学良表示对此十分后悔。

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客观上使得国民政府和日本人火拼,为我党夺取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我们为了报答他,称他为民族英雄,并说放弃东北是蒋介石下的不抵抗命令。即使是那个做了山东伪军司令的大汉奸孙铭九,因为亲自捉蒋,49年以后被封为政协委员,得到善终。

不过张学良本人并没有领这个情,晚年张学良幡然悔悟,对早年生涯多作检讨。他亲口证明不抵抗放弃东北是自己的命令,蒋公从未下令不抵抗。也对发动西安事变非常后悔,正是这种良心发现,使得他在移居美国后一次次拒绝大陆的邀请,因为他回来,又要被大肆吹捧成“民族英雄”,又要被用来作为道具,而张的良心使得他不愿意接受。

尽管张学良早年经历令人不齿,在历史上的作用以负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