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珠坠的种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6:38:27
都有什么材料的???????

我国古代王公贵族佩玉,清代帝、后、官员则以朝珠为礼服中特有的饰物。按《大清会典》规定:“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卫、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官命妇以上均得用。”但礼仪完毕即不准佩戴.,庶民百姓不得挂朝珠,违犯要坐牢。

  朝珠通常由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六部分组成,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清朝规定朝珠每串为108颗珠,珠的色泽大小必须匀净。这与佛门敲响108下佛钟,象征佛家“醒百八烦恼”有同样的意义。朝珠与佛珠不同的是增加了许多装饰附件。朝珠每隔27颗珠子夹入一颗“佛头”加以间隔,使其在色泽上与朝珠形成强烈、鲜丽的对比。“佛头”共有4颗,色泽和大小一致,直径比朝珠大1倍左右,将108颗朝珠四分,也称之为“分珠”,据说是寓意四季。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连缀一塔形“佛头塔”,其穿孔的方式作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两头各从对穿的孔的的一头穿进,然后都从中间上部的孔中收出,合二为一。佛头塔的顶端用阔丝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称“背云”。在佛头塔的两侧附有3串小珠,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有各用银丝珐琅裹着的宝石小坠角,统称为“纪念”,传说是象征一个月的上中下三旬,共30天。三串纪念,其一边为两串,另一边为一串,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者为男珠,两串在右者为女珠。

  清代朝珠的绦用丝线编织,颜色等级分明。皇帝、皇太后、皇后为明黄色绦,皇子金黄色,武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为石青色。朝珠多以东珠、珊瑚、象牙、密蜡、琥珀、翡翠、水晶、青金石、玉、绿松石、宝石、碧玺、伽楠香、桃核、芙蓉石等世间珍物琢制。按照典制,东珠朝珠,只许皇帝、皇太后、皇后佩挂。所谓东珠,实际为产于黑龙江诸支流域的野生东江珠,其珠圆润,极为稀罕,为至尊至贵的象征。皇后着朝服时,通常佩挂三盘朝珠,即一盘东珠,两盘珊瑚,佩挂时一盘东珠挂在正中,两盘珊瑚从左右肩过挂一备用,交叉于胸前。

  朝珠的大小质量也表示了官位的高低。官员觐见皇帝时必须伏地跪拜,只要朝珠碰地,即可代替额头触地。朝珠的直径越大,珠串就越长,佩挂者俯首叩头的幅度就可减少。

  朝珠与官服中的顶戴花翎、补子、朝靴等相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