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开幕式为何以“和”为核心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15:05:03

金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会意>,<形声> 字

小篆:和,从口,禾声,本义作「相应」解,见<说文>,乃彼此心声相应之意,故从口。又以禾本象嘉谷顺垂之形,兼有相依从之意,相应乃彼此顺而相从,故「和」从禾声。

其义为:

1.睦曰和,亲厚之称。如《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2.和谐之声音曰和。如《马融•长笛赋》「心乐五声之和。」

3.不刚不柔之称曰和,恰到好处之义。

如《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4.媾和、讲和之称。如《国策•赵》「故不若亟割此求和。」

5.冲和之气曰和。如《易•乾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贞。」

6.和尚,和上。梵文之意译。意为亲教师,为能教人学

戒、定、慧者,乃僧徒之尊称。如《晋书•佛图澄传》

「莫起恶心,和尚知汝」。

7.和顺、平和曰和。如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8.亲、相好曰和。如《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

9.合曰和。如《幼学琼林•夫妇》「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10.调曰和。如《左传•隐公十三年》「臣闻以德和民,

不闻以乱」。

11.应答曰和。如应和,读去声。

12.连同,伴随曰和。如和盘托出、和衣而卧。

13.向、跟、同曰和。

「和」,由「口」和俱顺垂之形的「禾」组成,含心口相应,和顺相依之义。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数千年来「和」的观念已普遍深入人心。如常听的「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安和乐利」无不是社会祥和、天下太平的描述。而要真正达此安和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