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缺乏战略思维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6:16:01
为什么在汪宏华先生点评《三国演义》中赤壁一战时,会说法家缺乏战略思维,只顾眼前利益?附部分原文:
“四、郭嘉率先刮起倒戈曹操的完美风暴(杨修亦同)
在孙权王心偶炽、刘备求贤若渴请来了两位“可安天下”的谋士的同时,曹操却以为随着主要对手的消灭,已不需要大谋士或者说战略军事家了,只要用人海战术和几个奴才、爪牙就可以完成余下的统一大业。他决定从高到低依次裁减智囊和功臣。先借黄祖之刀杀祢衡,之后又千方百计找理由屠孔融和许攸。他们纵然有一些缺点,但也都犯不着死罪。其中许攸是曹操的功臣、故友,许褚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是决不敢随意斩杀的。之后,曹操也没有追究许褚的任何责任。典型的权谋手段!
曹操清除卧榻之侧一方面是想在将来称帝之日抢得无与相争的全功,另一方面也是要优化现在的资源配置,不想花大价钱白养人。然而,他没有想到未来的天下已非“秦时明月汉时关”,不但需要战略思维,还需要比祢衡、孔融更高层次的战略思维。看重眼前既得利益的法家确实已经过时了。”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中国历史上的法家思想还有哪些缺点?
传统的残忍、暴戾集权等等就别说了!

或许我对“缺乏战略思维”理解的不够准确。我是不赞同说法家缺乏战略思维。如商鞅,耕战制度即寓兵于民,自此秦国兵强;加强中央集权,改革田井制。虽然其严刑峻法,但以上的改革怎么能说没有战略思维呢。战略意图是国家或某个集团的,持不同学术思想的在于以何种方式实现此意图,否则便不能重用。秦朝的短命与严刑峻法有直接关系,但严刑峻法并不是都短命。历朝代都是法家与儒家的结合,单靠一家不能治。若说短视,儒法两家都短视了。
若说曹操杀弥横为了清除异己,那刘表黄祖为什么也要杀他呢,哪个皇帝会容忍属下如此放肆。
汪宏华先生一家之言,吾亦是。最终评判还要靠自己,别人只是参考。

大言欺人,完全是乱讲。怎么能说曹操属于法家呢?还从中推出法家没有战略思维,曹操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战略家,怎么能说赤壁一战失利就说他没有战略思维呢?这段评论完全是个笑话。我觉的他本人并没有那么傻,想引起争论罢了。研究三国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学术而是一种时髦,成了一种打着学术牌子哗众取宠的最方便工具。我相信现在真正的学者是不屑为之的。
貌似法家没有战略思维是很明显的,本质上是竭泽而渔的做法。何必非得拉上三国一些毫无关系的事例。

你把儒家和法家比比
要是儒家思想可以让中国强大
相信54运动就没人反抗了 特别是了解董老大的儒学提倡
!!!!!!!

曹操的战略目标:
曹操希望利用孙权去攻打刘备,让孙、刘两家杀得两败俱伤。然后剩下的一家,曹操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轻易地消灭掉他。如果实现了这个战略目标,曹操就可以占领江南,同时基本实现统一的远大目标。
曹操并不是缺乏战略思想。相反,曹操的战略思想太过远大,所以要真正实现其实一点都不容易。
再说了,曹操关法家什么事。退一万步说,就算有关,那也不能只凭曹操一人而判定法家缺乏战略思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