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毕业论文该怎么来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3:44:58

老舍先生笔下的任务基本上是以北京的平民或贫民等城市中下等的百姓为主,有拉车的,有当巡警的,有教书的,有说相声的等等,五行八作,三教九流。
我觉得你应该把老舍先生笔下的任务形象进行一下分类,可以从艺术角度,可以从人性角度,也可以从美学角度,但一定要知道这些人物所存在的意义和他们所要表达或暗示的深层含义,我想这是最重要的。

老舍(1899——1966)

生于1899年,逝于1966年。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13年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先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大学中文讲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有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创作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另出版有《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论文集《老牛破车》。1937年,其代表作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开始写剧本,主要作品有《国家至上》(与宋之合作)、《面子问题》、《桃李春风》(与赵清阁合作)、《张自忠》、《大地龙蛇》、《谁先到重庆》、及《归去来兮》等。另创作有长篇小说《火葬》,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和通俗文艺集《三四一》。1944年,老舍开始创作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1951年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此间他创作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女店员》、《红大院》、《全家福》、《神拳》、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为其未尽遗作。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
老舍有许多作品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如《趵突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