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8:58:05
G公司是一家由日本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两家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创办的中日合资企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产销售勘探和开采石油用的石油钻杆。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业者们的不懈努力,经过短短的8年就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在国内石油钻杆市场上与另外三家国内企业基本形成了四分天下的局面。
在企业创立之初,公司引入日本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从2003年开始公司又着手建立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依靠自身的力量订立一套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进行半年一期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被作为分配奖金的依据。
但是在实际绩效考核过程中,管理者们发现由于公司给员工制度的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模糊,给下属打分时十分困难;员工则认为管理者打分不公正,纷纷质问上级和人力资源部为何给自己较低的分数,加之考核需要填写大量的表格,员工满腹牢骚。几个考核期下来,管理者和下属都十分苦恼。管理者们为了不给自己制造太多的麻烦,就倾向于给下属相同的分数,这样一来,绩效考核便成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案例讨论:
1.G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2.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管理者对员工提供的工作情况表采用关键数据进行考核。采用绩效指标一对一的面谈,确定合理的考核方法。而不是单由管理者制定考核指标和制度。

G公司绩效考核遇到的问题,是许多公司在实施绩效考核的时候普遍会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模糊”的问题,2.考核周期是否合理的问题,3.操作的简便性问题;
柏明顿“8+1”的量化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1.通过明确的项目界定,解决考核指标模糊的问题;2.通过明确的计算公式和明确的评分规则,解决评分标准模糊的问题;3.通过针对不同岗位类别和级别的考核周期,解决周期合理性问题;同时,由于贵公司已经具有了良好的量化管理基础,因此,可以明确数据提供者和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减少员工填表的工作。如果资金允许,不放买本“8+1”绩效考核量化技术,借鉴一下,应该对你有帮助。